最近,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热力值飙升,局地热到破纪录!南方暴雨成片,局地降雨像泼水。北方高温何时会减弱?北方怎么比南方还热?南方降雨间歇期何时到来?南方也要热起来了吗?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北方局地为何热得如此极端?
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表示,①华北、黄淮等地受到较强盛的暖气团的控制,影响时间较长;②在高空高压脊控制下,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太阳辐射增温;③目前是夏至节气,白昼较长,长时间的日照也有利于气温的升高以及高温的出现和维持;④空气湿度小,天气干燥,有利于气温的升高。
7月前高温会减弱吗?
24日,华北、黄淮等地将持续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中北部、河南北部等地最高气温有37~39℃,北京、天津、河北中部、山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40℃左右;此外,新疆吐鲁番和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和东部等地也有35℃~38℃的高温天气,局地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在25日至26日,华北、黄淮的高温范围和强度将有所减小,内蒙古的东部、辽宁西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部和南部等地将出现高温天气,内蒙古东南部最高气温将达38℃到39℃。另外,27日至30日,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将再度来袭。
热到破纪录和厄尔尼诺有关吗?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表示,目前虽然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但初夏时段北方高温的影响因子复杂,不能简单归咎为厄尔尼诺的影响。比如去年6月中下旬,北方地区高温更为极端,但去年是拉尼娜年份;同时,已有的科研成果也表明,初夏北方高温更容易受北大西洋海温以及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影响。
最近北方怎么比南方还热?
连日来北方气温节节攀升,纷纷打破纪录,与此同时南方多地却享受清凉,像杭州、长沙、南昌等城市23日最高气温仅20℃出头。为什么北方比南方还要热?
从气候平均来看,往常六月下旬,华北、黄淮等地的最高气温平均值和南方基本上是相当的,但是从最高气温的气候极大值来看,北方大于南方。这主要是南方处于多雨时段,副热带高压还没控制南方,而北方往往容易受到大陆高压脊、暖高压脊的控制,更加容易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
南方的雨什么时候会减弱?
一直到25日,南方强降雨持续,江南中东部和南部、华南等地仍有大范围强降水,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其中,23日晚上到24日,广西东部、广东西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西南部和东北部、上海、江苏东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有大暴雨。24日晚上到25日,广西东北部、湖南西南部、广东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26日之后,随着副热带高压北跳,江南、华南等地将迎来一段降水间歇期。
南方雨停之后会热起来吗?
在降雨减弱后,南方高温也会发展增多,在27日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最高气温将纷纷达到35℃左右。虽然最高气温的数值不及北方,但由于湿度比北方更大,体感温度可能达到40℃以上。
6月就这么热,高温会是今年夏天的常态吗?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今年夏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将比常年同期偏高。与之相对应,高温日数也将是高于常年同期的。不同地区高温集中时段是不一样的,北方往往集中在初夏,而南方则在盛夏时段进入高温季。另外,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极端高温发生的频次都快速增加。
中新社香港6月24日电 (记者 韩星童)香港特区政府成立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文旅局)、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流行文化节”等盛事轮番上演,国际画廊、艺术家重回香港......新一届特区政府成立一年来,香港文化艺术的发展正缓缓掀开新的一页,朝着“十四五”规划赋予香港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一目标稳步迈进。
图为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的“继续宠爱·张国荣纪念展”。(资料图片)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业界明显感觉到,文旅局成立后,文化政策制订及落实更为集中且有力。在文旅局局长杨润雄看来,香港独特的流行文化是丰富文艺创意内容和完善文化产业生态图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香港文化的重要品牌,造就香港成为充满活力并融合中华文化及世界各地文化汇聚的城市。
新一份施政报告中关于“流行文化节”的建议很快被落实。今年4月,首届“香港流行文化节2023”揭幕,重新演绎流行经典,呈现生生不息的文化流转、传承、突破和发展。当中,在此期间举办的“继续宠爱·张国荣纪念展”,入场人次突破14.9万。
不过,特区政府着眼点不再局限于抢占潮流,更看重文化交流的平台作用。数月前,正是在维港海滨,亚洲电影大奖、香港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在疫后再度将亚洲乃至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带来香港。无论是韩国艺人池昌旭,还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均认为香港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是枝裕和更觉得,香港为各地电影人提供了一个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未来亚洲电影发展出路的国际化平台。
类似的平台作用,在艺术领域同样发挥得淋漓尽致。疫后,随着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艺术中环等大型艺术展览的开幕,艺术展览及交易重现蓬勃之态,香港已跃升至世界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
图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站在博物馆前。(资料图片)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特区政府规划多年的西九文化区投入使用,区内两大世界级文化基建项目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M+博物馆,在展示中国传统及现代文化艺术的同时,亦竭力引进主题各异的高水平国际展品。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为例,“百样玲珑──卡地亚与女性”“艺苑寻珍—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名品”等展览,均是通过将各国文物置于同一时空对比,促进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探索。
这种探索无疑是成功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透露,博物馆自去年7月开幕至今,已录得访客人次近120万。“很多观众都表示很享受在博物馆的体验,参观展览和建筑对他们认识故宫文化、认识传统的中华文化很有收获。”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会长马逢国乐见西九文化区正在发挥推动文化交流的作用,认为西九文化区的成功示范足证特区政府突破掣肘推动香港建设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决心。
展望未来,马逢国相信,香港在文化艺术发展方面颇具潜力,“香港有比较开放、宽松的社会氛围,能够让新的创意在这里发挥得很好,我们也有相当多这方面的人才。”
目前,杨润雄领导的文化委员会正草拟“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他告诉记者,蓝图将阐述文化艺术及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及重点,完善政策及建设产业生态圈,让艺文界更聚焦于发展产业。他特别提到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文艺界带来的发展及合作机会,他相信通过加强与内地省市的文化交流和联系,将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完)